克罗恩病术后复发机制及诊断

2017-06-22 03:26:54 来源:
分享:

克罗恩病的出现给了很多朋友严重的打击和伤害,我们都知道克罗恩病在我们的临床上其实不是特别的常见的1种疾病,可是这个疾病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医治后不注意就会出现复发的情况,那么关于克罗恩病术后复发机制及诊断是怎样样的呢?

克罗恩病术后复发机制和诱因

术后复发的产生机制仍不清楚,研究发现肠道粪便内细菌抗原是重要的激起因素。rutgeerts等研究发现回肠切除结合小肠造瘘使大便不通过回肠-结肠吻合口,吻合口和回肠黏膜炎症不会复发;但是若大便继续通过吻合口后黏膜炎症复发,且复发部位多在吻合口的小肠端。

研究发现吻合口近端肠黏膜肌间神经丛炎常伴随术后复发,其缘由仍不清楚。cd术后复发的主要诱因有:

1)吸烟,吸烟明显增加术后复发,对大量吸烟者(³15支/d)复发率更高。有研究显示术后5年吸烟者复发率为36%,而非吸烟者仅为20%。

2)疾病相干因素:病人的年龄,克罗恩病术后复发机制及诊断,病程,是否是伴随肠管狭窄和穿透样炎症,病变范围,严重程度,回肠-结肠吻合,特别是穿透性病变(穿孔、脓肿、瘘管)。

3)手术相干因素:端-侧吻合、侧-侧吻合优于端-端吻合,手术范围,并发症和是否是出现黏膜内非干酪样肉芽肿和输血等有关。另有研究发现出血、阻塞、和术后出现吻合口瘘与复发相干,但也有学者不支持。总之,吸烟和合并有穿孔性病变是术后复发的最重要因素。

克罗恩病术后复发的诊断

目前临床上常采取内镜、组织病理学和影象学检查等来判断cd的术后复发,但这些检查结果与疾病的产生仍有差异。而血清学指标,如crp、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和粪便中钙卫蛋白或乳铁蛋白的临床价值较差。专家等提出通过内镜检查,根据内镜下吻合口或吻合口上端肠黏膜炎症分级情况判断术后复发,克罗恩病术后复发机制及诊断。具体为炎症i-0级:黏膜正常,无炎症和溃疡;i⑴级:小于等于5个溃疡灶;i⑵级:大于5个溃疡灶,溃疡之间黏膜正常;i⑶级;(小)肠散在阿弗它样溃疡和黏膜炎症病变;i⑷级:弥漫性黏膜炎症伴随大溃疡、结节样炎症增生或肠管狭窄。

相信大家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现在对克罗恩病术后复发的机制和诊断是怎样样的的已明白了吧,克罗恩病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痛苦,我们在这个疾病的手术治疗后1定要注意做好护理的工作,避免出现复发的情况,克罗恩病术后复发机制及诊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