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玲平常时有肚子隐隐作痛和排烂便,中断会有1些粘液便。当她看到近期的新闻报导:活泼可爱的华女自幼身患1种怪病,需要服用1种进口药物才能控制病情,但是现在在市面上买不到该药。少女病情复发,母亲为了找药,求助于媒体。了解之下,才知华女患的是克罗恩病。对比之下,小玲怀疑自己也得这类怪病,就拿着报道到医院看病,1进诊室就紧张地问:“教授,我是不是是也得了这类怪病?”
医生详细地询问了病史和体检后,建议她做大便常规检查和结肠镜检查。几天后,小玲拿着报告单再次来看病,仍重复上次的问题。医生告知她:你没有得这类病。
但小玲怀疑的问:“教授,这类怪病是怎样回事?是否是与有遗传性?”
教授解释:克罗恩病是1种较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克罗恩病并不是一种怪病,人们认为其是1种怪病,是由于其病名怪,中国人不习惯。克罗恩(Crohn)是1个外国人,这类病是由他在1932年首先描述,然后在1973年在国际上正式命名为克罗恩病,以往国内有翻译为克隆病。其是1种病发缘由仍未完全明了的胃肠道慢性特发性肉芽肿性炎症,目前认为其是1种在遗传易感的基础上,在环境因素的参与下,产生的肠道特异性免疫异常性疾病,病变可累及全消化道,但多见于小肠末段和邻近结肠,其与溃疡性结肠炎统称为炎症性肠病。近来研究认为,克罗恩病是1种多基因相干性疾病,携带有NOD2或叫作CARD15基因的人,易得这类病,有1定程度的遗传性,克罗恩病并不是一种怪病。
小玲仍不放心的问:“我的情况与华女差不多,得了这类病,身体会有哪些变化?怎样才能诊断呢?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怎样区分呢?”
教授说:“克罗恩病主要表现为右下腹或肚脐周围隐痛,排烂便,1般无明显的脓血便,有腹部包块、瘘管构成和肠阻塞的表现,可同时有发热和营养不良等全身表现,和关节、皮肤、眼、口腔黏膜、肝胆道病变等肠外表现。其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X线钡剂检查、胃肠道内镜表现和镜下组织活检的结果进行综合斟酌,并要排除肠道结核病、肠道黏膜相干性淋巴瘤、溃疡性结肠炎、白塞病、特异性感染性肠病、肠癌、放射性肠病、缺血性肠病等以后才能下诊断。但比较简单的筛查实验,象你1样,做大便常规和胃肠镜检查,若完全正常,基本上可排除该病的诊断。国际上通用的诊断要点有:胃肠道的节段性病变、铺路石样改变或纵行溃疡、全肠壁炎症性改变,瘘管与肛门部病变,病理检查发现非干酪性肉芽肿。而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病变在直肠,可向上段结肠发展,为1种连续性的炎症病变,主要累及结肠的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极少累及肌层,临床表现与克罗恩病相近,但黏液血便较多见和肠外表现较少,肠镜下主要表现为结肠黏膜的充血、水肿、糜烂、浅小的溃疡和炎症性瘜肉构成等,小肠与肛门病变和瘘管构成较少见,病理为1般的炎症表现,有杯状细胞减少或消失,有明显的隐窝炎和隐窝脓肿表现,无肉芽肿发现,对药物的医治反应较好和预后较佳。”
小玲不安地问:“得了这类病,会不会象华女1样,在国内连药都买不到呢?”
教授进1步解释说:“不会,克罗恩病的治疗药物有几种,主要有氨基水杨酸类药(主要有柳氮磺胺吡啶和5-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甲基强的松、布地奈德等)和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巯嘌呤、甲氨碟呤、环胞霉素等),其中经常使用并最有效的是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辅助用药有某些抗生素(如甲硝唑、喹诺酮类抗生素等)、肠道微生态药和肠道营养药。如果上述处理仍无效,可选用抗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Infliximab)进行治疗,但价格昂贵且也不能完全根治。最后可选择手术切除病变的肠段,但主要是针对克罗恩病的并发症,要非常慎重和严格选择适应症,由于术后复发率仍高和并发症较多。总之,克罗恩病的医治应遵守个体化原则,根据不同的病变部位、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经济状态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医治。若能尽早诊断和早医治,可有很好的效果或可长时间控制病情的发展,但到了后期则处理就非常辣手了。1旦怀疑得了该病,应尽快找消化专科医生进行确诊,并配合医生进行长程、规范的医治,并要进行长时间的临床和内镜的随访与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了解病情的变化和医治效果,及时调剂治疗方案。除极个别轻型患者,可自然或经1定时期的药物治疗外,可康复或长时间减缓,但大部份患者常反复发作其实不断恶化,因此,部份患者需要长时间服用药物保持医治,保持治疗的药物可选择5-氨基水杨酸、硫唑嘌呤、巯嘌呤、甲硝唑等。定期的内镜随访,不但可指点治疗,而且可检测病变是否是有恶化或癌变。”
最后小玲问:“教授,我得的是甚么病?我以后会发展为克罗恩病吗?”
教授安慰地说:“你患的是肠易激综合征,是1种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目前没有证听说明其会发展为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
小玲听后高兴地离开了诊室。
相关新闻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