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的病因、病理和小肠钡灌X线表现

2017-07-09 01:31:06 来源:
分享:

(1)IBD的病发进程漫长,可能诞生时已具有IBD的遗传易感性,克罗恩病的病因、病理和小肠钡灌X线表现,以后经历环境因素,微生物致病原的作用,免疫反应异常,引发病理的改变,直至出现临床症状,此为病发的最后阶段。

(2)随着遗传学的深入研究,克罗恩病的病因、病理和小肠钡灌X线表现,克罗恩病的多基因异常表达,将来有可能在其临床症状诞生前便可根据其基因改变而诊断。至今未发现IBD特定的致病原,但肠道菌群致病已遭到重视。

(3)IBD炎症产生发展有多种途径,早期联适用药,可有效阻断本病炎症的发展途径。

本病的病发部位以末端回肠为主,结肠(包括回盲部)和肛周为好发部位,病变初期它是1种肉芽肿性炎症,自粘膜下累及肠壁全层,小淋巴管内皮因增生而阻塞,淋巴液外漏,造成粘膜下层水肿,组织学上表现为小肠壁全程性炎症改变。

此期X线表现为小肠粘膜皱襞增粗,变平或变直,病变肠段可出现分节,舒张功能性改变。随着病变的发展,小肠粘膜面有多数匍行裂隙样纵行溃疡,病理上见纵行排列的多发小溃疡、小糜烂与阿弗他样溃疡,其糜烂与溃疡多因淋巴滤泡的局限性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而至,并伴随非干酪性类上皮样肉芽肿,X线表现为与肠管方向1致的纵行溃疡为特点性表现,位于肠系膜附着侧。由于粘膜下层水肿,炎性细胞浸润,使粘膜表面呈结节状隆起,呈铺路卵石状。X线表现为溃疡周围粘膜皱襞向中心集中,呈小瘜肉样或卵石样充盈缺损,此为典型的“卵石征”;溃疡与肠管纵轴平行,大多位于系膜侧,肠管外形常固定,故局部蠕动减弱或消失,X线表现为肠系膜附着侧小肠壁僵硬,纵行溃疡对侧肠管呈1个或多个假憩室样变形为本病又1特点性表现之1。

病变后期,由于肠壁的肉芽肿病变和纤维组织增生,使小肠壁呈皮革样增厚,肠管狭窄,其近端肠腔扩大明显。X线表现为肠腔不规则狭窄,肠壁僵硬,钡剂充盈时呈不规则线状狭窄,呈“线样征”改变,但很少会构成阻塞。晚期部分病人会有瘘管与肠阻塞的X线征象。

分享:

上一页:克罗恩病

下一页:克罗恩病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