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甘华田博士,在导师欧阳钦教授、步宏教授的指导下,证实了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肠活检组织中结核杆菌DNA,是鉴别肠结核与克罗恩病的1种10分有价值的新方法。该研究成果发表在今年5月出版的美国胃肠病学杂志上,并作为该院“克罗恩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课题的1部份,获4川省科技进步奖1等奖。
克罗恩病是1种缘由不明的肠道慢性肉芽肿性疾病,其与肠结核在临床表现、结肠镜下所见及病理改变等方面均有许多类似的地方。因此,二者的鉴别诊断10分困难,肠结核和克罗恩病的鉴别新方法,是临床上的1大困难。
文献报导二者相互误诊率高达65%,目前尚缺少理想的鉴别方法。以往很多学者从临床表现、内镜所见及病理特点等方面提出了许多鉴别指标,但临床应用中均显示出较大局限性。
明显,比较好的鉴别方法是从肠组织中找到结核杆菌,但是传统的抗酸杆菌染色及结核杆菌培养都因其敏感性、特异性及检测速度等方面的问题而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4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将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利用于克罗恩病与肠结核的鉴别诊断,结果使人鼓舞。
他们对39例肠结核和30例克罗恩病的研究发现,该方法的敏感性为64.1%,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9.9%,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100%和68.2%,表明该方法是鉴别肠结核与克罗恩病极有价值的1种新方法。为避免PCR技术可能出现的假阳性和假阴性,肠结核和克罗恩病的鉴别新方法,他们采取了严格“无菌操作”、提高引物的特异性、设立阳性及阴性比较、重复实验等许多措施。
相关新闻
上一页:CT一种新型的克罗恩病诊断方法
下一页:克罗恩病临床表现概述
相关问答